前言: 你是否也遇到过这种情况:
去仓库找个“连接头”,结果发现仓库A中有一个叫“合金连接头”、仓库B中有一个叫“镁合金连接头”、仓库C中有一个叫“车载电子连接头”,而事实上这三个产品就是同一个物料; 在某次采购中,下了5单“蓝色塑料壳”,结果发现每个供应商提供的产品都不尽相同:有的带螺丝孔,有的则没有;有的尺寸大了一圈,有的又小了一圈。 在财务对账时,发现有好几个“电机”,编号、名称和价格都不一样。询问技术人员后得知,这些其实都是同一型号的产品,只是叫法不同。 这背后其实就是一个核心问题——没有统一的物料编码规则。
本文主要从什么是物料编码?物料编码怎么做?物料编码建立有哪些原则?ERP系统中怎么用好物料编码几个方面,为大家详细讲清楚。
一、什么是物料编码?
物料编码:就是给每种物料分配一个唯一的编号,像身份证一样。
只要这个编号确定了,不管你在哪个系统、哪个单据、哪个部门说的都是同一个东西。
比如你去超市买酸奶。对你来说就是“酸奶”,但对超市的系统来说,它有一个唯一的条形码编号,比如“SN-00123589”。 只要一扫码,收银系统就知道你买的是哪种类型的酸奶、是多少钱、库存还有多少瓶、有没有折扣活动、是否特价、生产日期、过期日期等等信息。
企业里流转的“物料编码”,其实就是这个条形码(或二维码)
每个物料,都有一个唯一编号,erp系统就靠这个唯一的编号来识别它是那个商品的。
为什么要用物料编码,而不是直接写物料名称呢,这是因为:
一个物料,可能有好几种叫法,经常使用的人员可能知道是哪个,但是erp软件不知道;不同的物料,名字可能很像(比如“ARW5-201”和“ARW5-203”的螺丝);没有编码,系统识别不了,业务单据也无法流转。
二、物料编码的原则
物料编码需循序一下几个基本原则:
① 编码的唯一性:一个物料,只能有一个编码
不能今天叫这个编码,明天又叫另一个编码。 切记出现:一物多码、一码多物,这是企业里最常见的也是最致命的数据混乱源头。
② 编码的稳定性:编码一旦建好,不能轻易改
物料编码是系统之间、各个业务单据之间的关联锚点。 你一改编码,所有历史订单、库存记录、财务账目都会出先各种意想不到的令人头痛的问题。
所以要记住:如果能修改物料名称或其他物料属性,就不要修改物料编码;
③ 编码的简洁性:编码尽量短小、清晰、结构统一
不要贪多。编码只是“编号”,不是介绍物料和说明物料的属性。
很多企业喜欢把分类、尺寸、颜色、品牌、型号等都塞进编码里,结果一个编码十几二十位,补单容易出错、软件系统处理起来也慢。
正确做法是:编码只做唯一识别,其他信息写在各个属性字段里即可。
④ 编码的易维护性:操作简单,不靠记忆,不靠经验
好的编码系统,应该让普通员工也能快速录入和识别,不需要靠“老员工经验”来查。
最好是能够让系统自动生成、规则统一、权限分明。
⑤ 编码的可扩展性:后期加品类、加属性,不影响原编码
编码体系要考虑企业发展: 将来品类变多、产品升级、新增字段……不能已有变化就打乱现有编码体系。
最好的方式是:主编码简洁固定,物料属性信息独立维护,编码结构不随分类变化而变化。
三、在ERP系统里,如何设计、生成、使用物料编码?
1. 物料编码的生成方式:系统自动生成才靠谱
为什么最好不要手动编写?
人手动起名,容易重复、写错、记不住;随便加的分类和属性,后期一改就乱;没有规则,每个人创建的都不一样,系统没法识别。
正确做法:系统自动编号 + 统一编码规则
在ERP系统里,一般有两种编码字段:系统主编码、系统自定义编码 ①系统主编码:自动生成,不可修改,系统内部识别主字段,一般为纯数字或规则号段
②统自定义编码:对外展示、员工识别用的规则化编码或规则号段,可拼接类目、规格、流水号等,由系统自动拼接生成
编码规则建议
编码结构:前缀+类别编码+流水号,如 AR-XE508-00012示例解释: AR = 原材料; XE508 = 不锈钢材质; 00012 = 流水号,确保唯一
系统自动编号配置方式(以市面上常见的德米萨ERP为例):
进入 业务配置→产品设置→产品编码设置 → 产品编码设置修改为“自动生成”
设置前缀字段(如WLBM、AR、XE等)产品类别编码加入编码规则,作为编码整体的一部分设置流水号位数流水号按照系统整体流还是按照某个类别来流
2. 物料属性字段:信息要拆开写,别都塞到编码里边
很多人喜欢把“材质、颜色、长度、型号”等属性字段一股脑的都塞进编码里,看起来是想省事,实际上却是埋下了诸多隐患。
因为——编码是机器识别用的,属性字段才是系统分析和人员查用的。
搜索时支持“模糊+多条件过滤”,不用再翻一大堆编码;属性字段独立维护,更新不会影响编码结构和唯一性识别。
3. 全流程打通:编码在哪些模块里用上了?
物料编码一旦建好,它就不是躺在物料表里不动了,它要贯穿ERP的所有核心流程:
BOM管理
BOM绑定编码,系统才能识别BOM结构中有哪些物料BOM版本管理、BOM对比都需要物料编码进行追踪
MRP计划运算
编码作为唯一字段,匹配BOM中用量、库存现状、物料在途情况 MRP运算结果中的“申购单”“缺料清单”全部按编码输出
采购管理
采购订单引用编码 → 系统自动带出物料名称、型号、计量单位、采购价格等信息;供应商可以绑定物料编码,防止“同名不同货”;编码字段参与到采购报表分析、供应商报表等模块;
库存管理
产品进场单、领料单、盘点单、调拨单等都以编码为主字段;可以把物料编码生成为一维码或二维码,通过扫码来识别物料编码,减少人工录入错误;呆滞库存分析、库存周转率等指标,按编码进行维度分析
生产领料、生产报工
工单中的原材料和产出绑定编码,确保实际用料与计划一致;系统报工、入库过程自动记录物料去向,便于追溯
财务成本核算
成本中心、科目归集都是按物料编码归类;不同类别物料走不同科目,不同成本分类自动汇总;编码还能支撑多级核算模型:标准成本 | 实际成本 等
供应链协同
编码一旦规范,客户、供应商、仓库、工厂各方沟通清晰;可将编码表通过API或Excel模板共享给上下游,减少沟通成本,提高流转效率
4. 系统操作优化建议
①开启扫码识别,走编码字段
所有出入库、领料、盘点都走扫码流程一码一物,减少误操作
②设置权限范围:建档权限、查看权限、审核权限、修改权限、删除权限
物料档案权限最小化:大部分人员可以查询,少数人员可以修改编码字段设为只读,确保系统生成后不可修改启用变更日志,确保每一次调整都有记录可以查
写在最后
物料编码,看起来只是个编号, 但它串起的是企业最关键的那几条线:采购、库存、生产、销售、财务。 所有这一切,编码就是打基础的第一步。
它不该被忽视,也不值得被复杂化。
做好物料编码,让流程更清晰、数据更可信、管理更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