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1994世界杯_1954年世界杯 - hengshuifu.com

郭松龄反奉兵变!七万大军直逼奉天,日本关东军为何插手?_手机网易网

二十世纪初的东北大地,正处于清王朝崩溃的前夜。1904年,日俄两国在东北境内展开厮杀,这片黑土地沦为列强角逐的战场。就在这纷乱时局中,辽南海城人张作霖从清军骑兵哨长起步,逐步扩张势力。1916年,他受北京政府任命为奉天督军兼省长,迈出掌控东北的关键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年后的1919年,张作霖成功统一吉林、黑龙江,就任东三省巡阅使,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王”。他在奉天城内设立气派的东三省巡阅使署,麾下聚集着张作相、张景惠等结拜兄弟,形成奉军最初的骨干力量。随着势力扩张,他又延揽杨宇霆、姜登选等留日军官,构建起庞大的奉系军事集团。

奉系内部随后逐渐形成两股势力:以张作相为代表的旧派,多出身绿林;以杨宇霆为首的新派,则多为军校毕业生。张作霖巧妙平衡各派,确保大权独揽。他一方面周旋于日俄之间,另一方面大力整军经武。奉天机器局日夜轰鸣生产军械,东三省陆军讲武堂里青年军官苦学战术,整个东北在张作霖的铁腕治理下,既显生机又暗藏危机。

1883年,郭松龄出生于沈阳东陵区渔樵寨村一个清贫之家。其父郭复兴是位私塾先生,虽怀才不遇,却重视子女教育。少年郭松龄亲眼看到日俄战争对家乡的摧残,立志从军救国。

1905年,郭松龄考入奉天陆军速成学堂,因成绩优异,次年保送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深造。1907年毕业后,他在北洋陆军第三镇实习,随后返回奉天,任盛京将军衙门卫队哨长。1909年,他随朱庆澜调防四川,任卫队管带。在四川期间,经方声涛、叶荃介绍,郭松龄加入中国同盟会,开始接触革命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郭松龄从四川返回奉天策划革命。但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和张作霖大肆捕杀革命党,郭松龄不幸被捕。就在临刑前,一位名叫韩淑秀的奉天女子师范附小教员冒死闯法场,高喊“刀下留人”。她坚称郭松龄是因剪辫被误抓的革命党,并说二人已订婚三年。这番说辞打动了赵尔巽,郭松龄侥幸逃生。第二年,他与韩淑秀结为夫妻。

1919年,张作霖重建东三省陆军讲武堂,郭松龄调任战术教官。在这里,他遇到了时年19岁的张学良。这位少帅对作风严谨、学识渊博的郭教官钦佩有加。在讲武堂学习期间,张学良常向郭松龄请教现代军事理论,二人建立起超越寻常的师生情谊。

张学良从讲武堂毕业后,被父亲任命为东三省巡阅使署卫队旅旅长。他力荐郭松龄担任该旅参谋长兼第二团团长。郭松龄引入现代练兵方法,将卫队旅打造成奉军精锐。张作霖看到部队变化,对郭松龄更加信任,曾当着众人的面开玩笑说:“你除了老婆不能跟他一起睡,吃什么都要分他一半。”

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郭松龄被张作霖任命为先锋司令,率部在天津小站以一个团的兵力击溃皖系两个旅。此战展现了他的指挥才能。1921年,张作霖扩充奉天陆军为十个混成旅,张学良任第三混成旅旅长,郭松龄升任第八混成旅旅长。两旅组成联合司令部,张学良将军队运作和训练事宜全权交给郭松龄负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奉军大败。唯有张学良和郭松龄指挥的第三、第八混成旅在山海关成功阻击直军,掩护主力撤退。战后,张作霖设立陆军整理处,张学良任参谋长,郭松龄代理参谋长,全面负责奉军整训。

在此期间,郭松龄向张作霖提出“强兵御侮、保境安民”的主张,建议休养民力、推进内政近代化。但这些建议未被张作霖采纳。相反,张作霖继续扩军备战,与冯玉祥国民军对峙,企图问鼎中原。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郭松龄任第三军副军长兼第六混成旅旅长。他指挥部队在山海关一线苦战,为奉军胜利立下汗马功劳。然而战后论功行赏,杨宇霆出任江苏督办,姜登选获任安徽督办,战功卓著的郭松龄却未获实职。

更令郭松龄愤懑的是,1925年秋他赴日本观操期间,得知张作霖正与日方洽谈购买军火,准备继续内战。此时郭松龄夫人韩淑秀与冯玉祥夫人李德全的同学关系,也成为郭冯联络的渠道。这些因素促使郭松龄最终下定决心反奉。

1925年11月22日,滦州一家废弃火柴厂内气氛紧张。郭松龄站在临时搭起的讲台上,面对百余名军官,宣读《反奉通电》。他痛陈张作霖“穷兵黩武、祸害桑梓”的罪状,提出“张作霖下野、拥护张学良、罢兵息争”三大主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郭松龄将所部七万精锐改编为东北国民军,自任总司令。全军编为五个军,参谋长邹作华、军长刘振东、刘伟、范浦江、霁云等皆为其亲信。起兵前,郭松龄曾致信张学良,信中写道:“吾辈军人,当以保境安民为天职。”但张学良最终选择站在父亲一边。

11月23日,反奉通电正式发布。郭松龄在滦州宣布成立“东北国民军”,并将部队向山海关开拔。此时奉天城内,张作霖接到消息勃然大怒,立即下令通缉郭松龄,同时急电张学良前往安抚郭部。

反奉战事初期,郭军进展顺利。11月27日,部队突破山海关防线。时值严冬,士兵们穿着单薄棉衣在雪地中急行军。在连山战役中,他们冒着零下二十度严寒,用三天时间击溃张作相率领的吉军。

12月5日,郭军攻占锦州。此时奉天城内一片混乱,张作霖命令把家私财物装车准备转移。街上流传着“郭鬼子要进城”的传言,商贾纷纷闭市。张作霖甚至备好逃亡专列,准备一旦战事不利就撤往大连。

然而在关键节点,郭松龄在锦州停留三日。这个决策给了对手喘息之机。张作霖利用这段时间紧急调动黑龙江督军吴俊升的骑兵部队,同时通过奉天省长王永江与日本关东军联络,寻求支援。

与此同时,郭松龄面临的困难还包括内部动摇。虽然东北国民军声势浩大,但部分将领只是被迫跟随。原东北陆军第五师第三十三旅旅长范浦江等人,虽被任命为军长,但对反奉前景心存疑虑。这些隐忧为后来的溃败埋下伏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5年12月7日,日本关东军代表找到进军至锦州的郭松龄,提出若承认张作霖与日本签订的所有条约,日军将提供支持。郭松龄严词拒绝这个交易。这决定促使关东军彻底转向支持张作霖。日军随即在满铁沿线划定二十里禁区,严禁郭军通行,同时调遣炮兵部队加入奉军防线。

12月19日,增援张作霖的日本斋藤义夫少将率领部队全部到达奉天。日军接替奉军守卫省城,使张作霖的卫队能够开赴前线。

12月22日,巨流河决战打响。时值严冬,河面结冰,郭军发起强攻。可日军飞机对新民一带展开轰炸,配合奉军正面作战。日本炮兵操作的重炮对郭军阵地连续轰击。同一时间,吴俊升的黑龙江骑兵绕到郭军侧面,突袭后方的白旗堡弹药库。爆炸声整夜不停,郭军的主要弹药储备全部被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面受敌的郭军虽然一度打到兴隆店,对奉军司令部形成包围,但因为弹药供应中断,攻势难以维持。士兵中间开始流传“吃张家,穿张家,跟着郭鬼子造反真是冤家”的顺口溜,军心渐渐涣散。

12月23日深夜,郭松龄在新民召开最后一次军事会议。参谋长邹作华等人主张停战谈判,而霁云等将领仍然坚持死战到底。这个时候,邹作华已经通过日本驻新民领事馆与张学良取得联系,表示不再继续作战。

24日天刚亮,郭松龄亲自到前线督战。但他没有想到,邹作华已经下令炮兵旅撤离阵地,还切断了前线弹药供应。同一时间,张学良的飞机在郭军阵地上空撒下“老张家人不打老张家”的传单,促使大批士兵投降。

看到败局已定,郭松龄在24日清晨带着夫人韩淑秀和少数卫队往南撤退。他们换上农民衣服,坐着农家骡车。走到新民县苏家窝棚时,夫人把随身珠宝缝进棉被以备急需。在奉军王永清骑兵旅的追击下,卫队很快被打散,郭松龄夫妇躲进附近农户的菜窖里。

12月24日下午,王永清部队在菜窖中找到郭松龄夫妇,随即押到老达房烧锅院内。王永清马上向奉天发电报:“郭松龄夫妇已被生擒,等候大帅发落!”

张作霖接到电报后,先在电话里命令把郭松龄押回奉天,随后又改口要求就地枪决。杨宇霆担心张学良可能营救郭松龄,建议张作霖立即处决以绝后患。

1925年12月25日上午,卫队团长高金山把郭松龄夫妇押到辽中县老达房附近执行枪决。张作霖在25日发出的电报中简要写道:“郭逆松龄已在唐家窝棚民人萝葡窖内搜获,枪决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一时间,张学良在营口起草营救电报,打算把郭松龄接到自己的军团部再设法送他出国。可是电文还没发出,就接到高金山报告郭松龄已被处决的电话。张学良得知后十分痛惜:“如郭不走,决不致死。”

郭松龄夫妇遗体被运回奉天,张作霖下令在小河沿体育场曝尸三日。虽然正值严冬,围观者却络绎不绝,达到数千人。奉天照相馆奉命拍摄遗体照片,印成传单分发东北各地。

张作霖为此事专门召开三省军政善后会议。会议开始时,他假装提出辞职,在吴俊升、王永江等人劝阻下顺势留任。接着他突然质问常荫槐是否到场,厉声命令:“你去把张学良抓回来,我自己枪毙他!”

吴俊升急忙劝解:“过去没有张军长大局难行,现在没有他一天也不行……没有张军长,谁去招抚郭军散兵?”杨宇霆也起身附和,认为张学良不仅不能处罚,还应给予统兵权权。这场当众训子的表演,其实是张作霖安抚老部下的政治手段。

曝尸令下达后,没有人敢为郭松龄夫妇收尸。关键时候,郭松龄的表亲郑宝挺身而出。他通过儿子郑恩堂——曾在张作霖五夫人寿夫人身边当差——恳求寿夫人向张作霖说情。寿夫人平时与韩淑秀交往密切,她说服张作霖后,郑宝才得以收殓遗体,暂时停放在小东门外的珠林寺。

珠林寺是沈阳最早的“寄灵寺”,寺内古树参天,青砖围墙上爬满枯藤。郭松龄二弟郭任生后来在东陵区七间房购买二十亩山地作为墓地,但“九一八事变”爆发,郭家人避难入关,安葬计划被迫中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宝只好把灵柩移到国公寨村胡家坟附近高岗,暂时放在草棚下。白皮棺木在风雨中渐渐腐朽,这一放就是十多年。期间偶尔有旧部前来祭奠,在棺前放一束野花就匆匆离去。

1952年,郭松龄的过继子郭鸿志经政府批准,把父母合葬在七间房墓地。守墓人孙恩林协助将棺椁从国公寨村运出,在乡邻帮助下完成了这场迟来二十八年的安葬。

晚年的张学良在夏威夷还时常感叹:“若茂宸在,日本就不敢发动‘九一八’事变。”1926年,他在给饶汉祥的信中写道:“良与茂宸共事七年,谊同骨肉,其去冬举事鲁莽……良事前不能察防,事败不能援手。回忆前尘,曷极方事之殷,良惟自愧。”

郭松龄反奉虽然只持续一个多月,却让奉军损失四万精锐。更重要的是,这个事件彻底暴露出日本对东北的侵略野心。当时沈阳报纸刊登文章指出:“郭松龄之败,非败于张作霖,乃败于日本帝国主义。”这段充满理想与抗争的往事,至今仍在历史长河中引人思考。

Copyright © 2022 1994世界杯_1954年世界杯 - hengshu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