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投放运营共享电单车城市超300个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投放运营共享电单车城市超300个,投放数量超1500万辆。在云南昆明、广西南宁、江西南昌等地,共享电单车瞄准3至10公里的中短途出行市场。
当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因地制宜,逐步审慎有序试点发展共享电单车。据报道,目前浙江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10余个省(自治区)在法律规章层面将共享电单车纳入监管。
一直以来,各级交通管理部门对共享电单车的去留问题存在诸多争议。
2017年8月,交通运输部等十部委印发《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不鼓励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此后,南京、北京、上海等城市也陆续出台政策,均表示“不发展电动自行车作为共享自行车”。
如今,共享电单车重新被大城市接纳,交通与发展政策研究所(ITDP)高级交通工程师鹿秋杨认为,这应该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有关方面对充电安全的考量。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程世东指出,在我国许多城市,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和使用量都超过了小汽车,甚至是公共交通,体现了电动自行车的巨大优势和百姓的广泛认可。共享电单车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车辆质量和公共秩序方面均比私人电动自行车更加可靠安全,“因此,我们对共享电单车的态度应该比私人电单车更积极友好。”
共享电动车(也称为电动自行车共享、共享电单车)是一种新型的共享出行方式,它结合了传统自行车的便利性和电动车的省力性。
具体来说,共享电动车是指企业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区域提供的,供公众共享骑行的电动自行车。这些车辆通过扫码开锁、APP预约、在线支付等方式进行使用,实现了电动车的共享化和便捷化。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4-2029年中国共享电动车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价值评估研究报告》分析:
共享电动车的特点在于其电动助力功能,使得骑行者可以更轻松地应对长距离或上坡等复杂路况,提高了出行的效率和舒适度。同时,由于采用共享模式,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使用这些电动车,无需担心车辆停放、保养等问题,大大节省了出行成本和时间。
共享电动车行业市场全景调研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共享电动车的市场需求将会持续增长。特别是在公共交通服务尚不完善的城市,共享电动车将成为重要的出行方式之一。
相较于有固定路线的公交车,共享电动车可以自由规划路线,更加灵活方便。同时,共享电动车的使用成本相对较低,符合大众的经济需求。此外,共享电动车的低碳环保特性也符合当下绿色环保出行的新风尚。
《2023年中国主要城市共享单车/电单车骑行报告》显示,
共享单车单次骑行平均距离1.5公里,对比2021年保持相对稳定,仅个别城市呈现小幅变化。沈阳、合肥、昆明等3城市日均骑行距离变化较为明显,分别增长106米、下降127米和117米。电单车单次骑行平均距离2.3公里,对比2021年普遍下降。石家庄、厦门、宁波等3个城市下降最为突出,分别减少628米、436米、325米。
松果出行数据显示,“00后”已经成为共享电单车最活跃的用户,夜间骑行也更加活跃。
松果出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共享电单车平时骑行高峰主要集中在午晚通勤高峰。长假期间,出行高峰主要出现在下午和晚上。
目前,共享电动车市场竞争激烈,各大平台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服务优化和市场拓展来争夺市场份额。然而,行业内部也存在合作与共赢的机会,如通过与其他交通方式进行整合,形成一体化的出行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体验。
随着共享经济相关政策的出台,如《绿色产业指导目录》《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共享电单车的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得到制定,共享电单车明显更加便捷、优惠,共享出行的发展前景依然明朗。
想要了解更多共享电动车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4-2029年中国共享电动车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价值评估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