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1994世界杯_1954年世界杯 - hengshuifu.com

江苏顶级汤包大赏

用手撮包子可是一门学问,资历浅的厨师都做不来,容易捏破。需要有经验的老厨师小心撮入碟内,倒上香醋,撒上姜米,再用香菜。上席后,食用时以嘴开口,再吸入汤汁,汤鲜美可口。现在游客去吃文楼汤包,都会配以吸管,小心吸食包中的汤馅,再品尝面皮的美味。有诗赞曰:“桂花飘香菊花黄,文楼汤包人争尝,皮包蟹黄馅味美,入喉顿觉周身爽。”

丹阳金鸡蟹黄汤包

地处丹阳贤桥广场西侧的金鸡饭店诞生于1930年,由丹阳名厨张小林投资创办,原名“锦记饭店”,后更名为“金鸡饭店”。金鸡饭店以金鸡肴肉、蟹黄汤包、鱼汤面、鳝丝汤为“看家花旦”,独步一方。尤其是蟹黄汤包,经过长年累月辛苦打磨,在继承传统配方的基础上淬炼出更加独树一帜的工艺技术,确立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备受好评。

金鸡的蟹黄汤包是用手工拍出来的皮子,大小一样,厚薄均匀,一张皮子在手上一般是三翻七拍即成,做出来的蟹黄汤包一只只都有24把花纹,收口都像鲫鱼嘴一样,放在笼里像座钟,夹在筷上像灯笼,令人叫绝。馅心是先用蟹黄、蟹肉熬成蟹油,再用老母鸡、筒子骨、猪蹄熬制汤汁冷冻成皮膏,加上少量鲜猪肉拌成馅心,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汤汁鲜美浓香。然后包入面皮,入笼蒸制,一气呵成。出笼是用手以极快的速度极轻的技巧将其摄入碟中的,故非技艺高超的大厨师是不能保证汤包完美无缺的。

镇江蟹黄汤包

江南地区做蟹黄汤包的不少,其中镇江汤包一直盛名在外。蟹黄汤包、蟹黄蒸饺和蟹黄烧卖是镇江最出色的是“包、饺、烧”三样,而其中蟹黄汤包,最为有名,脍炙人口,蜚声海内外。许多人到了镇江,都要专程去品尝镇江宴春蟹黄汤包。

镇江蟹黄汤包的馅心主体是肉馅、蟹黄和皮汤冻。肉馅采用新鲜猪肉斩剁而成,蟹黄则是采用活蟹(过去用的镇江的江鲜长江蟹,因为江蟹产量萎缩,供不应求,现在多用大闸蟹)剥肉,经过特殊加工熬制成蟹黄蟹油。馅心要将切碎的皮汤冻和肉馅一起搅拌调制而成。加蟹汤包的重量很有讲究,每只汤包的皮加肉馅都要上称“称体重”。

面皮采用小酵素起酵,柔韧而有劲道;制作时需要三翻七拍,形成四周较薄,中间稍厚的状态,这样才能兜得住汤而不致掉底。在捏汤包的时候,最好能够捏出24褶,寓意二十四节气,风调雨顺;二十四道花纹的收口处形成鲫鱼嘴,放在笼里像座钟,挟在筷上像灯笼,寓意通达圆润,吉庆有余。最后做好的汤包特点就是体小、形美、皮薄、馅足、汤饱、味鲜。汤包只宜热吃,汤包内皮汤冻经蒸制后会还原成液体,因此在食用时千万不能猛咬一口,这样会得不偿失地烫伤自己的舌头,甚至殃及他人。

靖江蟹黄汤包

靖江人靠水吃水,饮食以江鲜水产为主,个大肉足的长江蟹同样是当地名产,靖江蟹黄汤包便是以此为主要原料。作家赵珩曾在书中提及靖江汤包,形容道“五六十年代在玉华台吃的,也难以与之比肩”,更有在《舌尖上的中国》里的出场,虽然时长不足两分钟,但也足够勾动各位看客的馋虫了。

靖江蟹黄汤包,主要的特点有二:一在馅里、二在皮上。先说馅料,靖江汤包以长江蟹的蟹黄、蟹肉入馅,和以用农家散养的老母鸡、富含胶原蛋白的猪皮熬制而成的肉皮冻,每一滴鲜美的汤汁都以货真价实的原材料淬炼所得,是真正的精华。再说皮儿,可别小看了汤包的面皮,既要做到皮薄如纸,又要足够柔韧筋道,绝不能在蒸制、移动、食用的环节破裂。面皮不仅是充当一个容器,擀得恰到好处的面皮在食客吸尽汤汁后,佐以姜醋调味也同样美味,绝非不少馆子的汤包面皮那般干硬厚韧、味同嚼蜡、如食鸡肋。

靖江蟹黄汤包,看似简单寻常,不过面皮包裹着一汪汤水而已。但正因为其构成之简单,导致从选材、熬汤、擀面、捏制、蒸制等每个环节都必须务求精确细致,但凡在任一环节出了纰漏都会淋漓尽致地呈现在成品上,无法挽回。这也是为何淮扬汤包虽不算是非常稀罕的物事,做得好的却屈指可数的缘故。

常州加蟹小笼包

据《常州府志》记载,常州加蟹小笼包产生于清朝道光年间,由常州小河沿浮桥南堍的万华茶楼首创。常州加蟹小笼包其实是一种灌汤包,它的独到之处,一在皮胚,二在馅料,三在皮冻。

首先做皮坯的面粉必须是半发粉,即刚刚发起尚未完全发足的嫩发粉,这样方能保证面皮既紧实、富有韧性又具有通透感。至于半发的度,大多只有经验丰富的大师傅可以掌握。一两面粉做六张皮,大小、厚薄都有讲究,使整笼包子大小一致,呈淡粉白色。馅料以猪肉为主,再加以蟹肉、蟹黄调制。不加味精,靠糖、姜、葱、料酒、盐提鲜,比例有严格的规定。最后的关键是皮冻。小笼包的肉馅中是不打芡汁的,而是用的皮冻,将制好的皮冻与肉馅包在一起,经笼一蒸,胶冻融化,形成美味的汤汁。

要说还有什么比这满口汁水更妙的,莫过于“加蟹”二字。蟹是指蟹油,熬制过程也十分讲究,必须选用上好的猪油,熬至金黄,将其捞出,放入葱、姜、蒜等去腥,然后将事先准备好的蟹黄一下子倒入锅中,仿佛成千上万个精灵在舞动。熬制好的蟹油冷却后置于冰箱内冷冻,待制作加蟹小笼包时,和猪肉、皮冻拌在一起做成馅儿。6分钟的蒸煮,蟹油的鲜香完全融化在汁水中,与猪肉、皮冻的肥嫩交融在一起,形成了满口汁水,肉馅有弹性,鲜香肥嫩的加蟹小笼包,这样的味蕾体验自然逃不过美食家的追逐。

六合龙袍蟹黄汤包

蟹黄汤包也是六合龙袍的美食一绝,龙袍蟹黄汤包已有140年历史,相传曾为朝廷贡品。虽然这“龙袍蟹黄汤包”,传说中又与当年下江南四处吃喝的乾隆皇帝扯上了关系,但实际上这里的“龙袍”指的是南京六合区的“龙袍”,因为江中沙洲形似龙袍而得名。

龙袍蟹黄汤包以其用料讲究、配方独特、制作精良、难以仿制而著称,仅制作工序就多达33道。长期以来龙袍蟹黄汤包绝技传人恪守“不外传”的祖训,使其更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每年菊黄蟹肥时节,都要吸引大江南北数十万食客前来一饱口福。据介绍,龙袍蟹黄汤包的主料必须选。据《六合县志》记载,“龙袍蟹黄汤包清末即负有盛名,以皮薄、馅嫩、味鲜、不腻而著称,于制蟹油、皮汤、做馅、擀皮、捏包、火蒸等工序均有严格要求,看起来似秋菊吐艳,吃起来鲜而不腻。”

泰兴曲霞汤包

俗话说,“来泰兴,不吃曲霞蟹黄汤包,等于不到泰兴一游!”汤包好吃与否,关键是汤汁和肉馅。须选用优质草鸡、鸽子、大骨头、猪皮等煨熬成汤,再和以蟹肉、蟹黄和新鲜猪肉馅,并佐以10多种调料,才能保证味道香浓鲜美。做蟹黄汤包要用高筋面粉,作汤料的母鸡、肉鸽,须测量后爪长短,超过一定尺寸就不能选用,否则味道不正;以猪皮熬制的冻蓉,也要用特制的竹筷反复搅拌……总而言之,要求极为苛刻,据说在曲霞当地也只有不到10家正宗的汤包店了,并且手艺密不外传。也难怪这“汤清不腻,稠而不油、味道鲜美”的曲霞蟹黄汤包,被称为泰兴美食中的一朵奇葩了。

此外,还有

扬州灌汤包

扬州人的一天从早上“皮包水”开始,到晚上“水包皮”结束,说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早茶和泡澡了,其中灌汤包可是茶点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角色。据《邗江三百吟》灌汤包子条引言:“春秋冬日,肉汤易凝,以凝者灌于罗盘细面之内,以为包子,蒸熟则汤融不泄。扬州茶肆,多以此擅长。”

这灌汤包一人一笼,一笼一只,个个成人拳头大小,汤包皮薄如纸,吃法奇特,别看其瘪塌在盘子上,但若用筷子小心提溜起来便出现了神奇的景象——汤包瞬时变成了一个“小灯笼”,透过光,甚至能看到汤水在里面摇晃!

吃灌汤包有个口诀,“先开窗、后喝汤”,因这汤包里 85% 都是汤水。吃的时候可以先把吸管插进包子中,待热气散发少许,再小口小口地吸取汤汁,肉皮冻的胶质使得汤汁黏稠、肉香浓郁。余下的部分皮薄筋软,可以蘸点香醋、就点姜丝,蟹味之鲜也被充分激发出来了。扬州灌汤包的鲜美和浓郁,绝对可让人一试难忘。

南京鸡鸣汤包

说起南京,外地游客想到的是盐水鸭,老南京想到的却是汤包,其中鸡鸣汤包更是老南京人的心头好。相传,鸡鸣汤包是由苏州人居银根带到南京,居银根在鸡鸣酒家担任总厨,于是便在原苏式汤包的基础上,运用发面工艺,选用上等猪肉,研制出甜中带咸、咸中带鲜的鸡鸣汤包。正宗的鸡鸣汤包小巧精致,皮薄且透亮,一口咬下去,能品到甘甜的汤汁,汤色清澈,鲜而不腻,蘸些醋更可以化解猪肉的油腻,肉馅饱满紧实。鸡鸣汤包包好以后,要翻着放到蒸笼里的,这也是鸡鸣汤包最明显的特色所在——“肥肥大大,肚脐眼朝下。”

无锡小笼馒头

无锡小笼包,当地人又称小笼馒头。追溯源头,无锡小笼应该是从北宋灌汤包而来,但它最大的特点是咸中带甜、皮薄汁多。无锡小笼不光重汤汁,而且重肉馅。用上好的鲜肉做馅,还要做出鲜美的汤汁,这是无锡小笼的特色,也是地方经济文化的凝聚——富裕而讲究,这正是近代无锡历史的烙印。

无锡小笼有别于其他小笼的地方在于它很甜,这与无锡当地人嗜甜的“重口味”有关。不过如今,随着大家对饮食健康的再重视,一些店铺减少了小笼包馅料中糖的用量,口味渐渐向鲜洁、清淡的方向转变。人们对无锡小笼的评价是:“夹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一吮满口卤,味鲜不油腻。”

文字来源:历史的冰与火、百度百科

图片来源:网络

往期相关文章导读

淮安美食 | 文楼蟹黄汤包

上海老饕:文楼汤包是绝品

名人与美食 | 王辛笛:蟹黄汤包

是时候来江苏吃一趟了

《运河风味千万家》

“苏大强”的十大经典名菜

江苏这十四碗面,你吃过几碗?

到淮安坐高铁,一天吃遍苏北美食

苏大强四座城续写这条河的故事

苏大强不容置疑!清廷下令江苏一分为二

散装江苏的江湖往事

江苏成为内斗大省?淮安人韩信……

江苏“三沟一河”的红色故事

江淮方言与江淮俗语

江淮腔,听得懂的就是老乡

2019年央视秋晚将在淮安举行

江苏最不该低调的城市

淮上会

淮安文化 · 教育故事 · 生活感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22 1994世界杯_1954年世界杯 - hengshu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