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1994世界杯_1954年世界杯 - hengshuifu.com

华商韬略丨惟精惟一:黄章的佛性,魅族受得了吗?

金立轰然倒塌的前车之鉴不远,留给黄章的时间不多了。

文 / 华商韬略 岩竹

4月22日,浙江乌镇。顶着互联网一片质疑的魅族CMO杨柘,发布了魅族自创始人黄章回归后向公司15周年致敬的旗舰机:魅族15。与以往相同的是,回归魅族后闭关一年的黄章,仍然没有出现在发布会现场。

在发布会后铺天盖地的水军文字之下,真正的“煤油”,对这款产品无一例外非常失望。被调侃为“2016年真旗舰”的魅族15,采用两年前的顶配芯片+去年年初的友商产品外观,雷得“煤油”们外焦里嫩。

结合刚刚爆出的魅族内讧事件,外界不禁纳闷:黄章回归后的魅族,究竟怎么了?

【偏执与成功】

2017年,回归魅族的黄章对外宣称将闭关一年,打造向魅族15年致敬的顶级产品。当时,魅族的粉丝“煤油”们欣喜若狂,他们奔走相告,打算推迟一年换机,只为“等老黄的魅族15”,因为在“煤油”们看来,“老黄永远是对的,老黄出马,一定有好产品。”

之前的魅族,曾或多或少说明了这个观点。

相较商人,黄章更在意别人称呼他为匠人。有一段时间,黄章在公司内部会议上,不断突出日本和德国的匠人精神。他认为,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就一定有好产品。

曾经,这一点成就了魅族,也聚集起了庞大的“煤油”粉丝群体。

谈及那个幸福的年代,资深“煤油”会一遍又一遍安利。例如,魅族MX3的模具模板是黄章亲手磨了十几种木板后定下来的,只为确定边缘手握弧度那0.07毫米的差距。又比如,魅族手机操作系统Flyme,很多功能都是黄章一遍一遍试用后确认的。“就连菜单栏是圆形还是方形,他都要比对半天”。

“偏执狂才能成功”,英特尔前总裁格鲁夫的名言尤为在耳,这似乎为黄章的偏执找到了出处。但恰恰是这种封闭自我的工匠精神,将魅族推到了悬崖边上。

成功产品收获的自信和对工匠精神的执着,让黄章在研发新产品时,忽视了外部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行业主流趋势。他个人的喜好与判断,正逐步取代理性分析,成为新产品设计决定性的因素。

“黄章做产品非常专注,就是想要把这个产品做好,做完再推出去就好了,没有考虑符不符合市场需求。结果产品一推出,市场已经不对了。”一位接近魅族高层的人士这样表示。

2017年推出的Pro 7,号称是黄章归来的第一大作,“这是主打前后双屏的产品,等大家根据黄总的要求每个问题都弄好了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小米带来的全面屏,已经成为市场主流。”在参与Pro 7研发的员工看来,没有关注市场,是黄章的败笔。

而在资深“煤油”看来,用联发科芯片的Pro 7却卖到3000左右的高溢价,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紧随其后的大规模降价,也让黄章的回归,被打上了“短视”的标签。

“以前他是神话的人物,后来神话破灭了”,魅族一位前员工这样评价现在的黄章。“神话破灭了,市场不接受,老板再偏执听不进谏言,企业还有意思吗?”

“只顾低头看路,不管路通何处”,这是部分舆论对黄章的评价。

【品牌与粉丝】

黄章内心是矛盾的。

对于魅族,他一开始就有清晰的受众定位——跟自己相似,喜欢技术,有点宅的理工男。在黄章很早看来,这个群体追求极致的体验,“什么都是最好的,够酷才够味”。

魅族的核心品牌是做给年轻人的,粉丝群体“煤油”相关组成也印证了这一点。这样一群有理想,懂点技术,同时还有点小叛逆的“煤油”,撑起了魅族的市场表现。

但是一切都变了。黄章回归后,杨柘被聘为CMO,主管市场。他给魅族的新定位是“佛性中年”,核心价值改成了“惟精惟一”。颇为讽刺的是,这句话,杨柘在TCL做手机市场时也用到过。

“惟精惟一”,给魅族带来的不仅仅是定位的改变。Pro 7发布时,魅族公开宣传,这部手机是卖给处长的。这让很多资深“煤油”极其愤怒。

在“煤油”看来,他们是一群一直在折腾,尽管有时荒腔走板不着调,但整体还算年轻和会玩的人,突然被强行注入了不伦不类的佛系基因,其分裂程度可想而知。有人在论坛发帖,怒怼黄章自己是“良品青年”,不是“佛系中年”。

加入魅族前,杨柘曾被TCL开除,黄章请他来掌舵市场,是想提升魅族的产品价值,转型高端旗舰。更早些时候,杨柘曾先后任职三星和华为,他操刀的华为mate 7“爵士人生”、P7“君子如兰”产品,在当时的旗舰手机市场深入人心。

但外界看来,杨柘不管魅族本身的品牌调性是什么,而是直接把三星、华为、TCL的营销套路和风格硬搬过来,给人的感觉就像面对不同病人却开出同一处方的庸医。

魅族Pro 7做市场设计时,杨柘将其市场目标人群定位在“处长”,认为这是一群不重视配置,只重视外观设计,舍得花钱的人,而以往的“屌丝用户”则完全不在他考虑之列。

不论是从价格还是营销风格,Pro 7都将魅族的青年粉丝抛弃了。

产品与粉丝的割裂,或许已经埋下了魅族衰退的伏笔。

【市场与研发】

黄章重视工匠精神,却不重视研发。

这种矛盾恰恰说明了魅族的迷失。小米引领全面屏,华为主攻芯片等技术,就连vivo都打出了屏下指纹+96%全面屏技术。

魅族呢?刚推出的旗舰魅族15,“和华为一样的IMX380大底”、“和苹果iPhone一样的震动模块”、“和三星一样的处理器”、“和OV一样的AI美颜”,这种到处类比的信息,堂而皇之成为宣传重点。魅族的没落,可见一斑。

倒退10年,在手机厂商都在用公模的时候,黄章亲自设计、打造外壳,采用最顶级配件,当然能做出市场都认可的产品。但在手机市场饱和度临近拐点的今天,产品竞争越来越依赖核心技术和特色。毫不夸张地说,谁掌握核心技术,就能赢得市场。

不考虑核心技术,甚至一回归就解散了研发指纹和芯片的团队,仅仅依靠打磨产品细节的黄章,似乎关死了魅族热卖的大门。

有人说,这跟黄章的格局相关:“魅族要想做大做强,黄章的眼光与格局还是受制于其学识与素养”。

【魅族与小米】

关于黄章,坊间说得最多的,是他与雷军的相爱相杀。曾几何时,这对好基口友几乎到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地步。黄章教雷军怎么做手机,如何完成品控;雷军把自己在金山操作软件的经验倾囊而授。

雷军曾提出入股,但黄章拒绝了。理由是魅族是一个做给小众群体的“小而美”品牌,用不到那么多钱。这被外界认为是两人分道扬镳的缘起。

雷军创立小米后,黄章很愤怒,一直对外人说,雷军是个“小偷”,偷走了魅族的定位与创意。的确,小米定位曾与魅族相似,但雷军的思维,并没有受到“工匠”限制。

过往恩怨情仇,为两家的相爱相杀埋下伏笔。

为了对抗小米,2014年黄章第一次回归后,打造了魅蓝品牌。用高频、高品、低价的策略,阻击小米,以青春范走寻常路。这个定位更精准的品牌,拥有最合适的操盘手李楠。

彼时,为了迎击小米、做大市场,黄章大规模融资,其中光阿里就注资5.9亿美元,并为魅族提供了流量资源以及技术支持。

有消息称,为了这笔融资,黄章与阿里签下了对赌协议:如若年度出货量低于2000万台,黄章在魅族的股份,将属于阿里。在这样的压力下,黄章对魅蓝品牌的定位,一度摇摆不定,但李楠的精准操作,让魅蓝成为魅族新的亮点。

“李楠有一颗不死的产品心。”很多魅族员工对其钦佩不已。2017年黄章再次出山,为了平衡派系,特意将魅族和魅蓝分离,让李楠主政魅蓝,意图向牵连甚广的vivo和oppo一样,打造双品牌。

而李楠也用短暂的机会,证明了他的能力。如今看来,使用高通骁龙636处理器、5.99英寸18:9全面屏、全系6GB内存的魅蓝E3,是魅族自黄章出山以来最有竞争力的产品。

但魅蓝的主导权,最终还是以黄章收权告终。与其说这是出于魅族的内部斗争,倒不如说是黄章意志下的权力再平衡。本来要带领魅蓝走向独立的李楠,最后还是被黄章要求在渠道上配合魅族事业部和配件事业部,同时,黄章还收回了魅蓝的产品定义和设计权限。

【家族与团队】

魅族看似强大的管理团队背后,是黄氏家族无所不在的严密控制。

“魅族做大了,出货量到1000万的时候,黄家人坐不住了,觉得不能让魅族离开黄家。”在前员工看来,黄家人的加入,给魅族带来了太多纷争。

“魅族2016年Pro 6的充电器爆炸事件,其实根本问题是黄家人接管了供应链。”据熟知魅族的人士介绍,当时黄家人在没有搞清楚品控的情况下,贸然更换供应商,使得大规模不合格的充电器下线,造成巨大公关危机。

据其介绍,当时,魅族因为和高通的矛盾,拿不到主流芯片,迫不得已只能与联发科捆绑,造成很多次旗舰机推迟,以等待联发科的产能。“即便只有联发科的P10和三星施舍的少量Exynos芯片,魅族在2016年,其实还是有能力把销量做到3、4千万台的,只不过当时黄家人刚从郭万喜手中接管了供应链,出了大乱子。”

最新资料显示:魅族科技12名董事,除董事长黄秀章即黄章本人以外,总经理黄柏涛是黄章的表弟,主管行政和采购事宜;董事黄质潘是黄章的亲弟弟,担任高级副总裁,负责关键的供应链中心。

而魅族通讯董事会,除了黄质潘、黄柏涛和黄章本人外,黄章的亲姐姐黄小琴也赫然在列,她同时在魅族担任商务部副总裁。另外,黄章表弟黄柏青在魅族担任后勤副总裁。除此之外,魅族全国各大区的代理商中,也都有黄氏家族的身影。

在魅族,黄家人无处不在。黄氏家族与管理团队的矛盾,也被认为是魅族走到今天的一个原因。

没人知道在经历了2017年剧烈的动荡后,黄章、总裁白永祥和营销副总裁李楠之间发生了什么。无论是近期沸沸扬扬的打人闹剧,还是裁员风波,总监们和杨柘把它弄成了微博上的公案,数十万人围观,但这三个人都缄默不语、置身事外。

仅仅在2018年初,魅族近年最成功Pro 6的设计师离职,操作系统Flyme的视觉设计总监离职,魅族商城负责人离职……剧烈的动荡中,一大批曾经深爱魅族的员工、用户、粉丝弃之而去。

痛心疾首,怒其不争,魅族内部很多人都看到了问题的关键,但依旧无可奈何。

【稳定与折腾】

最新让魅族站到风口浪尖的,是杨柘与手下总监的微博口水战。

魅族15发布前,前文创部总监张佳炮轰魅族高级副总裁杨柘一事,吸引了网友和媒体注意力。

据张佳描述,杨柘上任后大刀阔斧改革,却有任人唯亲和贪腐的倾向,并且自大不能容人。在他看来,在这样的上司手下干活,已经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36氪报道称,为了说明后一点,张佳在魅族内部的千人钉钉群里披露了两份项目书,分别为“魅族15新品上市推广内容制作”和“魅族15新品发布会品牌传播”,两份项目合计预算为6533万元。而有前魅族市场部人士表示,在2015到2016年,魅族一场发布会的预算不过在2000到3000万上下。

对于这样的指责,杨柘毫不留情地怼了回去,让看热闹的网友兴奋异常。实际上,所有纷争,都只是黄章主导和授意下,魅族组织架构变革的缩影。

黄章回归3个月后,魅族就进行了一次组织结构大调整。黄章担任魅族董事长兼CEO,组建三个全新事业部——魅族事业部、魅蓝事业部、Flyme事业部。

根据安排,黄章亲自管理魅族事业部,杨柘担任高级副总裁兼总参谋,负责魅族品牌的营销;而魅蓝品牌则全权由李楠负责。2017年12月,黄章再次对魅族架构进行调整,新设海外事业部、电商事业部和配件事业部,将CFO戚为民升任公司高级副总裁,与总裁白永祥平起平坐。

一系列组合拳下来,魅族原来林立的山头没了,但新的体系运转,似乎也有很多问题。对待这些,黄章又像做产品一样,偏执地维护一切。

据新浪科技报道,张佳事件发生后,黄章马上跟杨柘通了电话,称“无论如何要坚定的走向正确的品牌战略,一个公司不应该被粗暴的网络攻击或者说甚至有组织的网络的舆论而裹胁,要坚定的走自己的道路。”

然而近乎饱和的市场,真的有空间和时间留给魅族走自己的路吗?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报告显示,2018年一季度,中国市场国产手机品牌的出货量为7586.4万部,同比下降28%。

全球智能手机的严冬到来,国产手机的日子也不好过。

坚持自己的道路,是否一定是正确的方向?依靠英雄人物扭转乾坤,会是每次都管用的杀招吗?

黄章的魅族,又站到了交叉路口。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Copyright © 2022 1994世界杯_1954年世界杯 - hengshu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