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镋钯街,有着欧式的门廊和漂亮的露台,古老的崇德里也在此重焕生机。在古老与现代交融之间,中西方交融之间,这里汇集了众多有故事的手艺人、有个性的创意铺,青年们在这里创造梦想,创意在这里萌发。
一个古建筑
成都的地名历来古雅,其中“里”的称谓在成都旧街巷中属少数另类,以城东南居多,位于镋钯街的崇德里便是代表。崇德里北起中东大街,南接红石柱横街,两头入口处分别筑有结实的骑楼,并建有陡而高的梯子,以通上下,供人居停。
80多年前,一位名叫王崇德的商人在此买下一块地,修建了川西民居风格的建筑,取名崇德里。其后,李劼人在乐山开办的嘉乐纸厂在崇德里设立办事处。而当时成都文化界最重要的组织“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的办公处与联络处也被设在崇德里。
6年前,王亥从定居了20多年的香港回到了故乡成都,开始打造崇德里。他在项目改造之初就确定了非常有创意的思路:一是最大限度地保留修复历史建筑,二是实现老院落功能性的转变,使得古老的崇德里能够满足现代生活使用。
在“不动一柱一梁”的理念指导下,三座曾经破烂不堪的百年老院在他手上重生。最古老的柱子、最原始的墙体,都在崇德里得到保留,在漫长的时间脉络上,这里又加入了现代的排水管道、暖气片、整体厨房等。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元素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崇德里也成为了一个展示地道成都生活与食史的文化空间和生活体验馆。
在崇德里的“吃过”食舍,这里的味道也颇有创意。“吃过”食舍主打新派川菜。王亥和妻子王小琼在香港就以川菜闻名,他们开出了香港第一家私房川菜。在崇德里,他把这个“吃过”食舍叫做作者餐馆,因为这是他的作品。他说,这是一个非主流的餐馆,完全充满了个人风格。
相比其他主打文化品位的餐厅,“吃过”食舍在菜式的创新之外,又与众不同。王亥讲究的是“非食品工业化”和“非社会餐饮”的方式,永远是定时定量,讲究出品的最佳时段和最佳搭配。餐客也可以参与烹饪,与厨师互动,创造性地将烹饪和用餐的隔离打通,让人耳目一新。
一个手磨咖啡馆
走在镋钯街,时常能闻到咖啡的飘香,这要归功于“Let’s Grind (让我们研磨)”咖啡创意小铺。这里只有5张桌子,各式各样的咖啡杯用铁线吊着,从天花板垂至半空。和其他咖啡馆不同,这里的每一杯咖啡,从磨咖啡豆到最后咖啡上桌,完全靠老板干施林来完成。
干施林是成都人,他毕业之后在很多地方工作过,之后还去哈根达斯上过班,期间开始和北京、上海等地的咖啡师交流,慢慢入了行。之后因为出来找不到其他较好的工作,就歪打正着的从事起来咖啡行业。他在2011年6月代表中国参加哥伦比亚波哥大世界咖啡师比赛,获得了2011 WBC咖啡师大赛中国区冠军。
他店里看似简单的咖啡设备花了十几万,足见他对咖啡质量的在意。“在成都,热水温度必须在九十二度左右,这样的味道最醇香。”摆放在桌子上的一袋袋咖啡豆,全部都是干施林提前2、3天烘焙的,香气四溢。
一个青年空间
在面积800多平方米的两层红砖楼房——88青年空间,这里的厨师打起了“素食”的主意。在这里,素食被赋予了新的涵义——现代人类的生活讲求效率和完美,现代科学的素食力求美味,力求营养。厨师通过中西结合,将芦笋、羊肚菌、松茸等食材纳入其中,在麻辣鲜香之外,创出一种全新的滋味。
在88青年空间,一楼是餐厅,二楼是青年活动空间。这里设计感和自然气息并存,以“几何”概念为设计主元素,用色大胆前卫,荧光绿、橘色、姜黄等饱和度极高的颜色被大量运用,原木桌椅朴拙敦实,整个空间,光影交错,木石和鸣。
这里堪称是镋钯街的文化地标,除了有特色的建筑和装饰之外,更重要的是,它在网络社交媒体上享有盛誉,让镗钯街被更多人知晓。
空间的前身是一家典型的老成都茶铺,有一个大院子,夏天在遮荫大树下喝盖碗茶也是社区的一景。现在,88青年空间成为政府打造的服务年轻人的公益项目,也是四川首个青年空间。这个青年空间同传统的“青少年宫”大不相同,它借鉴的是香港青年空间模式,主要服务对象是16~30岁的青年,空间设计和活动内容都更有针对性、自主性,更好地满足青年们的娱乐、休闲和交友需求。在这里,人们可以阅读,可以玩桌游,这里有电影播映,也有创意产品互动设计交流,一群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在此相聚。
现在,88青年空间每周会举办2—3场活动,内容涵盖极广,有文艺沙龙、音乐会,有琴道、急救常识的授课,也有艺术展览,邀请行业领袖人物开展论坛、讲座。所有这些都会在其微信和微博平台上及时公布。现在,这里除了吸引气质相同的青年男女外,它还在绞尽脑汁接地气,向老街坊们敞开怀抱。
一个24小时书店
在88青年空间的斜对面,是“轩客会·格调书店”。这里有着精美的罗马柱和三角的斜屋顶,与其他院落风格截然不同。这是文轩旗下第一家市区内的“轩客会·格调书店”,定位于“生活艺术”,是一个同时经营图书、水吧、前沿创意产品、欧洲进口瓷器等的多功能文化平台。对于文轩而言,这也是书店“2.0模式”的一次全新尝试,将图书、休闲、文化创意增值业务融为一体。
书店以“城市生活会客厅”为目标。走入其中,总会发现有人微倚在书架边,还有人坐在圆桌旁,手捧一杯咖啡,埋头安静读书,享受阅读之乐。
这里也是省内首家24小时书店,2015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晚开始通宵营业,成都就此拥有了自己的“深夜书房”。为了打造24小时书店,文轩在各方面增加了投入,比如增加安保设备、夜间值守人员,增加诸如台灯、顶灯这样的设备设置,推出夜间饮品套餐的优惠活动,此外,书店还开通了邮寄功能,读者可在书店邮寄信件和明信片。
在这里,既可观创意文化品展示,也可品西餐小点、咖啡和茶,还可听小型文化讲座。针对大众,但文化活动更聚焦,每个人群喜欢的文化活动差异很大,真正做全民阅读,是要让每一个想要表达和分享的人,都能站在台前。
输
“全球最酷50城市街区”榜单如下:
1. Embajadores(马德里-西班牙)
2. Euljiro(首尔-韩国)
3. Nueva Villa de Aburrá(麦德林-哥伦比亚)
4. Metaxourgeio(雅典-希腊)
5. Princípe Real(里斯本-葡萄牙)
6. Estrasburgo-Saint-Denis(巴黎-法国)
7. Neukölln(柏林-德国)
8. Yanaka(东京-日本)
9. Highland Park(洛杉矶-美国)
10. Fitzroy(墨尔本-澳大利亚)
11. Peckham(伦敦-英格兰)
12. Noord(阿姆斯特丹-荷兰)
13. Ancoats(曼彻斯特-英格兰)
14. Enmore(悉尼-澳大利亚)
15. Bandra West(孟买-印度)
16. Shuk HaPishpeshim(雅法-以色列)
17. West Village(纽约-美国)
18. West Loop(芝加哥-美国)
19. 镗钯街(成都-中国)
20. Osu(阿克拉-加纳)
21. City Bowl District(开普敦-南非)
22. Sant Antoni(巴塞罗那-西班牙)
23. Monti(罗马-意大利)
24. Leith(爱丁堡-苏格兰)
25. Hornstull(斯德哥尔摩-瑞典)
26. Sololaki(第比利斯-格鲁吉亚)
27. Phibsboro(都柏林-爱尔兰)
28. Botafogo(里约热内卢-巴西)
29. 法租界(上海-中国)
30. Roma(墨西哥城-墨西哥)
31. Cedofeita(波尔图-葡萄牙)
32. Prawirotaman(日惹-印度尼西亚)
33. Wynwood(迈阿密-美国)
34. Hayes Valley(旧金山-美国)
35. Wan Chai(香港-中国)
36. Ari(曼谷-泰国)
37. Petite Italie(蒙特利尔-加拿大)
38. Karlín(布拉格-捷克)
39. Dufferin Grove(多伦多-加拿大)
40. Distrito Central(西雅图-美国)
41. Palermo Soho(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
42. Damansara Heights(吉隆坡-马来西亚)
43. Kadıköy(伊斯坦布尔-土耳其)
44. Tanjong Pagar(新加坡城-新加坡)
45. Kitay-Gorod(莫斯科-俄罗斯)
46. Langstrasse(苏黎世-瑞士)
47. Safdarjung Enclave(新德里-印度)
48. South End(波士顿-美国)
49. 三里屯(北京-中国)
50. Dubai Marina y Jumeirah Beach Residence(迪拜-阿联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